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感悟: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,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。
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,而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最能描写出“当局者迷”的情境。
这是一首哲理诗,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,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,借助庐山的形象,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,故而亲切自然。
庐山:在今江西九江市南。指庐山的真实面目。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;或人的本来面目。
成语出处:
宋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成语繁体:
廬山真靣目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偏正式;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人或事物
成语结构:
偏正式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