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并非指某一种具体的虫子,而是指农历二月初二的节气名称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惊蛰被视为春季的重要节气之一,它标志着春季开始,大地开始复苏,气温逐渐回升,春雷响起,这也是农民开始播种的时候。虽然“蛰”字意为藏匿,但在惊蛰这个节气中,并不存在特定的蛰居的生物,而是指天气转暖,土地开始生机盎然的自然现象。因此,惊蛰是一个气候节气,与任何具体的动物无关。
2022年惊蛰的具体时间为公历2022年3月5日22点43分34秒,农历二月初三,星期六。“惊蛰”的意思就是惊醒蛰居的昆虫。在公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°时,天气回暖、春雷始鸣、蛰虫惊而出走,所以将这一节气命名为“惊蛰”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
惊蛰是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意味着春天已经正式到来。在惊蛰这天之后,气温逐渐升高,白天开始越来越长,阳光也越来越明媚。通常来说,惊蛰后的天气变化比较多,既有晴朗明媚的天气,也有阴天下雨的天气;有时候还会有大风和狂暴的雷雨。总体来说,惊蛰后的天气变暖多雨,空气湿度增加,春意盎然,各种植物开始萌芽生长,万物复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