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暴力的三种形式:
一、语言暴力。学生之间经常用污言秽语相互攻击,导致矛盾的产生。
二、身体暴力。凭借身体的优势来打击比较弱的同学。三、心理暴力,指的是不断重复地采用语言或其他诡计,影响别人学生生活,造成对方精神或心理状况发生不良改变,这其中也包括不断重复的侮辱性手机短信、网络微博。
1.身体攻击:包括推、打、踢、摔等身体上的暴力行为。
2.口头攻击:包括言语上的攻击,如辱骂、恐吓、威胁等。
3.关系攻击:包括排挤、孤立、传播谣言等,目的是让被欺凌者感到孤立和排斥。
4.财产攻击:包括偷窃、破坏、抢夺等对财产的损害行为。
以上四种是校园霸凌的主要类型,还有其他一些细分类型,比如网络攻击、性别攻击等。
校园霸凌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范畴,侵害他人人身权、财产权、人格权等。根据刑法规定,对于严重的校园霸凌行为,涉嫌人可能被判处行政拘留、罚款或者刑事处罚。同时,学校和家长应该对校园霸凌行为保持高度警惕,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,避免造成恶劣后果和伤害。学校和家长的配合对治理校园霸凌行为具有关键性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