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央行数据,现在的1万块钱相当于1998年的620块钱、1988年的63块钱、1978年的七块钱。那反过来,如果你在1978年把7块钱存在银行,一直存最高利息的定期,那你现在取出多少钱呢?大概是本金...
80元左右。
从购买力来看,粮价是相对稳定的物价,波动范围比其他商品小。上世纪六十年代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.17元,现在的价格在4至5元左右,上涨了接近30倍。副食价格就很惊人,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3元一斤,涨幅60倍;肉食价格,以猪肉为例从每斤0.8元到现在的平均16元,上涨了20倍还多。按食品平均上涨50倍计算,62年的800元相于现在4万元以上。
六十年代的职员一个月挣四十元,一年不超过五百元,而现在的年收入能达到八万以上,因此当时的800元相当于现在的10万元左右。
要回答这个问题,有几个要点需要澄清。
首先,究竟是要按照市场物价水平来比较,还是按照通货膨胀率来计算?
其次,如果是按照通货膨胀率来计算,那应该采用哪种指数进行测算?
根据一些统计数据来看,央行这个10000元现在相当于1962年的大约一千元左右。这个数字是按照通货膨胀率计算的,采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。196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,但还是有一些经济波动的。对于像央行这样重要的机构来说,10000元当时是一笔相当巨大的资金。不过随着时间推移,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问题开始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,使得10000元的实际价值逐渐下降。现在,10000元的购买力已经相当于当时的不到一千元了。